Tuesday, August 29, 2017

步入35

八月的业绩潮转眼来到了尾声, 这一季其实本身并没有很留意业绩的走向,因为生父恰好在本月离世,导致自己把大多时间都花在家人身上以及追赶因回国处理葬礼事务而落后的工作进度.

只是通过网络的大致游览,从身边人的发布所给予的整体感觉, 觉得算是悲多于喜的一季.

自己组合里也有几家业绩数据表现欠佳的公司,Perstim, 黑鲨和螺丝, 当中Perstim更成为在本月跌幅相当惨重的主力之一, 单月份从累积的21%+的正回酬变成8%+的负回酬.

纵然如此, 今早打开投资户口把组合价值略做比较时, 比起八月初,目前整体组合还是有了五位数的上涨, 主要是由咖啡机带动, 配以松下和黑狗等大象股的辅助, 得以力保不失, 由此看来本月也算是深切地体会到了分散投资的优势,它会让你无法成为赚最多的那部分人,同时也可以让你避免孤注一掷的失败.

但是,从户口看到最开心的事, 始终还是今年的总股息最终仍然可以和去年扯平,在没抱有多大希望的情况下,被动收入能够保持没有退步的表现已经很感恩.

基于还被工作绑身的关系, 34岁这年的投资总结以后有时间才写得详细一些.

想说的是,人类总会非常容易被悲观情绪所牵动与影响.

犹如听过的一个著名寓言故事,一个母亲有一位卖伞的大儿子和一位卖冰淇淋的小儿子,结果她晴天时就担心大儿子的伞卖不出去;雨天时就担心小儿子的生意不好,每天的日子都过得忧心忡忡;完全忽略了天气对另一个儿子的经营所带来好的影响.

看到一些人因中了一次所谓的业绩炸弹而顿时对投资信心尽失,觉得非常可惜, 投资时每次的判断多少都带有风险,偶尔的失误是不可免的, 而且暂时的落后会否成为永久的伤痕大家也只能估计而不能定论.

并不是鼓励大家不要卖出业绩不好的公司, 毕竟自己近来也对组合做过了一些调整,变质或者不能让你安心持有等待的公司你都不应该保留, 只是希望大家每一次的判断都是出自于对事实的分析而不是对情感的反映.

某名人被问起对犯人的理解时这么回应: “一个人的价值不应该只用他最坏的那一天来衡量

这句话用于衡量一家公司也同样可行.

今天水星熊也正式踏入35之龄,对来着的一年的寄望也很简单,就是继续做只开心熊,继续抱着存资产而非赚价差的态度去对待自己的投资.

Friday, August 4, 2017

40岁后的财务醒觉


无意中打开面书专页的来访者岁数分析图, 原来25-34是一个级别, 35-44则被归类成另一个级别, 而水星熊就快要晋升35-44岁的群组了.

不禁想起,偶尔会接到一些较年长的读者来信询问一些理财问题, 而懒惰熊印象中都没有回复, 相信因这样而流失了好一些读者, 无论如何, 最常见的问题, 还是他们对自己理财投资方面的迟起步会否已经太晚的疑虑.

博客普遍把内容集中在合适年轻读者口味的内容, 想鼓励他们趁黄金时代学习投资, 这点无可厚非, 确是一件美事, 只是个人觉得, 步入40岁后才开始对自己的财务有所醒觉,想为退休铺路而认真理财投资的人, 除了精神可嘉值得鼓励, 内心的压力更大, 因为缺乏了年轻一辈所拥有和输得起的时间成本, 固此是更需要被关心的一群(绝不是因为觉得自己老了才这么写)

假设人的寿命平均是80, 40岁就是刚过半程的分水岭, 而在40岁前的前半生,相信所有人都有走过冤枉路,经历了人生各种考验和洗礼, 一般而言也该有了属于自己的家庭, 收入水平趋稳的一群, 或许还有一些储蓄.

40岁后,如何运用前半生的人生经验和储蓄来为后半生铺路, 成了生活的主要课题之一.

首先, 如果40岁的你只因年纪和环境的压迫才对理财有兴趣, 如果 40岁前的你是那种有多少就存多少的,为存钱而存的人, 代表你在这方面还是一无所知, 所以请至少先增加自己的财商, 而最简单又省钱的方法就是先通过大量的阅读来增加知识, 阅读的时候也请以独立思考的角度去过滤所读到的内容,别把所有读到的内容都照单全收.

理财方面,个人推荐台湾作家艾尔文的首两本著作<下班后赚更多>以及<从零开始稳稳赚>,另外大马作者罗风琴所写的<理财就是这么简单/Easy To be Rich>也是可读之作.

投资方面, 除了大家熟悉的冷眼那三本浅显易明的作品 (比较倾向于投资心态的调正和培养), 在基本面数据和投资常用方程式方面的知识是可以参考股悦所写的<创富百万 你可选择>去明了.

水星熊和上述人士没有任何利益关系,只是个人推荐,不想花钱买书的人也可以在网上搜寻一些免费的文章,只要肯付出时间也可以学到很多.

然后请不要逃避去面对自己的真实财务状况.诚实的把自己所有的资产,负债,收入和支出项目都一一列出, 专注于解决高利息的债务策略, 同时重新思考每个固定支出项目的必要性和删减的可能, 把省下的部分提升可用于投资的闲余资金.

再来是定下属于自己的明确理财目标,尽可能把目标数据化和明朗化, 再把大目标分割成每年,每月,甚至每个星期所需要做到的事情.
 
 

例如,如图所显示,假设40岁开始每年投入12千于12%年回酬的投资工具, 60岁时则可以累积到一百万的资产. 如果你是处于40-50岁之间尚年轻的熟男熟女魅力阶段,其实还是可以增加一定的积极度,但在心态上个人还是觉得以创造现金流为主;资金成长为辅比较理想.

 而一年12%的回酬对投资菜鸟而言或许会感觉有难度, 但这方面没有捷径, 就是纯粹需要增进自己投资硬实力的时候, 了解你所投资的项目的本质, 尽可能地搜集相关资料去评估其增长潜能, 同时 也请理解每个领域的投资趋势都不会每年都只向上不下, 一些年份下跌了很正常也不要紧,重要的是可以把长期的回酬平均值拉回设下的大目标. 至于对40岁后的人而言每个月挤出一千元投资会否很难?自己并不知道,只知道如果你一直觉得不行,就很可能真的不行.

本文并不是想给予年长者所谓的希望”, 更不愿意看到年轻人读过了以后会觉得原来自己还有很多时间可以消耗, 现在先成为挥霍一空的月光族享受生活, 然后老一些才理财也不迟, 这种观念是不对的, 能现在就做好的事情, 为何要等到十年后有退休金可能不足的紧张感时才开始做?

一篇文章想仔细写完全部相关内容是不可能的, 本文的主要用意只想简略地写出, 40岁才开始学习理财投资的族群, 以较简单的保守累积资产法, 未来能够做到什么地步, 再进而延伸自己的思维, 如果途中能力和状况有变的话, 是否又能更进一步?

我们必需承认40岁后开始起步确实比较慢, 而且一百万或许到时候真的不多, 拥有不多怎样也比什么都没有甚至负资产, 觉得不多就什么都不做的话, 选择束手就擒,坐以待毙或者挺而走险赌一把也不见得是什么明智的抉择, 而且, 比起累积资产数额更重要的是, 在这个过程中, 你已经培养出了一套合适自己的投资理财心态, 可以比较坦然面对人生需求, 通过富足人心来达到物质满足.

当年自己也是从这图表开始自己认真的理财之路, 当时所写下的还是30年的计划, 然而,30年的目标未必就真的需要30年才能够完成, 当你拥有一个明确的大方向的时候,就可以把它分拆成阶段性的小目标去完成, 你对每个目标的关注力就会提高, 进而会自动想办法提升自己的能力,不知不觉中在每年的检讨过程可能会发现自己已经缩短和目标的距离,甚至已经走在目标的前头.

也请紧记, 切勿因为觉得自己时间无多就被市场上很多不同类型的快速致富计划给蒙蔽了自己的理性一面,即使年过40, 我们依然可以也必需面对投资风险, 但这绝不等同于把自己的血汗钱当成运气的注码, 投入到一些自己只知道表面承诺的超高回酬但自己却完全不了解的投资计划.

人只要还有所追求,他就不会老; 一旦遗憾取代了梦想,他就变老了.

 

 

 

Tuesday, August 1, 2017

谢谢标叔

读到丹斯里郑鸿标将在201911日卸下主席职位的新闻时 <郑鸿标退休>, 感触良多, 但最想对他说的,还是一声谢谢.

巧合的是, 他卸下主席职位的那天, 也将是自己开始买入大众银行股份的十周年.

虽然本身崇向长期投资, 但并没有像报道或很多人曾分享过的去计算,如果从大众银行一上市开始就持有它的股份,40年不曾脱售, 只乖乖收红股和认购附加股, 最后就有百万身家. 除了自己当时尚未出生,觉得时代遥远难以抓摸, 也对自己能否有那种凤毛麟角的耐力去实践那么多年的不动如山缺乏自信.

20154月曾写过一篇<大众银行投资回忆录>,以亲身经历过的投资旅程分享近几年的投资回酬, 在此就不重复, 只简单摘录要点.

本身是从20081217日开始购入大众银行, 买入价RM8.40,假设买入1000, 成本为RM8400.

期间收到两次的股份股息, 加上101附加股,需要多掏RM1380的本金认购, 来到今天, 股数将会成为1142,成本RM9780.

以昨日的RM20.60闭市价计算,价值RM23,525.20, 年化回酬率约11%, 不包括期间所获得的现金股息.

这种平平无奇的回酬, 实在无法战胜股市里的很多股神,股圣,股后等人的绩效, 但往好的方面想, 至少能够摆脱股市里10个有7个亏钱,2个平手,1个赚钱的通俗规律, 你至少能成为少数赚钱的那10%, 也足以战胜通膨和定存.

话虽如此, 目前自己还是不会选择在当下买入大众银行, 毕竟股息率确实偏低,在可预见的未来,成长力度应该也有限. 还年轻有时间本钱加上选股能力还可以的投资者,不妨采取比较积极的投资方式和选项.

至于接班人问题会否让大众银行变天, 个人觉得是不会, 至少在短期的3-5年内不会,毕竟大众银行的管理手法在开办的50多年间已经成为一种精神存在,加上标叔应该会处于一种退而不休的状态成为大众银行背后的一股力量.

那么多年了, 能够退下来好好休息也是应该的, 感恩标叔这么多年来的付出, 不只是对股东, 还有市民对银行的观念以及对大马整体的金融业发展等贡献.

谢谢标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