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收到了奶妹的股息, 把它记录在自己的财务报表后, 发现这些年来收到的累积股息收入终于超越了六位数:
Y/E 31.8.2009 (26岁)– RM 231.04
Y/E 31.8.2010 (27岁)– RM 188.69
Y/E 31.8.2011 (28岁)– RM 1,835.58
Y/E 31.8.2012 (29岁)– RM 6,462.50
Y/E 31.8.2013 (30岁)– RM 16,752.60
Y/E 31.8.2014 (31岁)– RM 24,052.05
Y/E 31.8.2015 (32岁)– RM 34,749.92
Y/E 31.8.2016 (33岁)– RM 18,103.17 (截至21.12.2015)
Total – RM 102,375.55
尽管是花了相当长的时间才有的回酬, 相信和很多有能力的投资者相比并不算是出色, 但重点还是自己可以不必耗费太多的心机去管理的情况下,
也能够让每年的被动收入持续以一定的比率攀升.
回顾自己累积股息的速度, 感觉上仿佛很快,又仿佛很慢.
会感觉得快,是因为比自己设下的原定目标来得快, 通常本身每年的股息目标是希望能够成长六千元或平均每个月五百,但过去几年的增值速度都比预算中的快,
除了依靠本身的注资,所投资的一些公司每年为自己逐渐”加薪”以及自己把收到的股息再投资也推动了股息的成长速度.
会感觉得慢,则是因为虽然自己向来是以股息为主, 但这些年来, 即使不断收到丰厚的股息,
组合的股息总收入始终还是比不上资本利得/纸上盈利的一半,似乎说明了股票投资的最主要收入来源最终还是得依靠价差的成长,股息始终还是属于辅助收入的角色,
数额上怎样也比资本增值来得少.
即便如此, 自己还是不会失望, 也不会因此而改变对股息投资策略的信任和热情,
因为自己始终坚信,
本身是因为选择了有长期稳定派息的公司,以此过滤掉很多素质不良的个股,再从中挑选有成长潜能的公司来投资,
故此才带来了比股息更丰厚的资本回酬,
自己的实绩也恰好说明了,
就算笨笨的以收取股息为主,也还是可以兼顾到资本收入,甚至比股息收入做得更好,
两者未必就是相对的存在.
自己向来都自认是一名股市菜鸟,正因为自己的能力不足, 所以选股方面更会小心翼翼的以不亏为主,务求做到稳中求胜.
资本增值靠的是股价上涨,而股价会否上涨,几时上涨都难以预测;股息则是相对比较有把握的利益,
而定期派发股息的公司通常财务结构也比较稳固,
投资在此类的公司胜算也因而较高.
还是要强调,本身从来不认为资本增值不重要, 就如上面提到的,
自己的整体成绩也是资本收益比股息收益要出色得多,
两者都是重要的,只不过自己会先以股息为切入点作为考量的主要标准,再辅以成长性的可能,去为自己选择可以带来资本增值的公司股份,以此举提高每一项投资的胜算,虽然这样无疑是会错失一些没派息公司的爆发机会,也没有100%保证可以只赚不赔;但同时也能避开很多的陷阱,提升了赚钱的机率,
对于投资功力不足的自己而言,能够安心赚取稳定的收入就够了.
自己投资前常会作出假想,如果股市长期不振,而自己买入某间公司股份时如果只求资本增值,完全忽略股息,自己将一无所得,也容易半途而弃;反之,有定期派息的公司,即使股价因大环境因素一时无法为自己带来资本回酬,在同样的大市情况下还是可以当成是一种比银行利息要高的定存,为自己带来合理的收益度过寒冬,给予坚持的力量等待花开的一天.
首个一百千的股息累积花了自己七年多的时间去开拓,不过下一个同样数目的股息累积就不需要另一个七年了,开始的时候或许会走得比较苦,但只要能够老老实实地踏出步伐,就可以了解到投资之路可以越走越顺畅这句话并不是前人所捏造的童话故事.
股息投资, 稳扎稳打,平凡踏实,
学习容易,实践困难,全因心态,
若能克服,不能大赚,亦能稳赚.
~水星熊~
长期来看的话,还是赚的。这也是我成为股息派的原因之一!你的文章给了我很大的鼓舞,谢谢你。
ReplyDelete在此在这里祝你冬至快乐,也继续迈向下一个百万旅程!我也努力中...
Im so jealous, is really hard to implement ur skills.
ReplyDelete你的心态超赞!谢谢分享,获益良多~~
ReplyDelete祝你冬至快乐,圣诞快乐,新年快乐 ^_^
水星兄真的了不起,人赚钱能力强,钱赚钱更强,超棒。。。
ReplyDelete恭喜水星
ReplyDelete又再給你“不小心”賺上資本利得了。我常用一句“無心插柳柳成蔭”來形容“資本利得”賺得比股息多好多的股息派。
ReplyDelete请问水星兄,一百千的股息需要多少资本投入?
ReplyDele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