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December 5, 2024

當生命終結之時




有個醫生講了一件“非常普通的事”,之所以說它“普通”,是因為這樣的事每天都在醫院裡發生著。

有一位80多歲的老人,因為腦出血入院,情況非常危急,老人的家屬叮囑醫生:“不管多大的代價,一定要讓他活著!”

經過數小時的全力搶救,老人活了下來。代價是,老人的氣管被切開了,喉嚨被打了一個洞,用一根粗長的管子連著呼吸機......

老人偶爾也會清醒過來,但只能痛苦地眨眨眼睛,沒過多久,便再次昏睡過去。即便如此,老人的家屬也顯得格外激動,再三地感激醫生:“謝謝你救了他的命。”

家人輪流陪護著老人,目不轉睛地盯著監護儀上的數字,每看到一點變化就會立即跑去找醫生。但老人的情況越來越糟糕,醫生參與救治也越來越頻繁,扎針、插管也越來越多。

醫生再次詢問家屬:“病者真的沒救了,是拖下去,還是放棄?”

家屬們斬釘截鐵地説:“堅持到底!”

十天之後,老人去世了。他渾身都是針眼和插管,面部浮腫,早已不是來時的模樣。

醫生説他理解世人的孝心,但還是不解地問:“如果老人能夠表達,他願意用這樣的方式多活這十天嗎?花那麼多錢,受那麼多罪,難道就是為了插滿管子死在ICU嗎?讓一個人這麼痛苦地多活十天,就能證明我們很愛很愛他嗎?我們的愛,就這樣膚淺嗎?”

是的,讓你最愛的那個人在奄奄一息時,身上東開一刀、西開一刀,在他身上插滿各種各樣的管子,以此來維持生命。就是愛嗎?

與其耗盡財力讓病人在重症監護病房受盡折磨,直至耗光他所剩無幾的生命,不如抽出時間陪他渡過最後時刻,帶他去他想去的地方,聼他談他的人生,記錄他的故事,儘量幇他彌补人生的遺憾,以及肯定他過去的成就....如此一來,他的離世就像是經過了漫長的一天之後,終於可以上床休息了。

昨天瓊瑤輕生的新聞出現後,口木兄問了水星熊一句:“你到了這個歲數,也會選擇這樣嗎?”

水星熊説:“看到時的身體狀況吧。”

遺書中相當有共鳴的一段:

“不拖累所爱 也超越病魔 
我心翩然自如奔放快乐”

水星熊本身是支持安樂死的,只不過比起歲數,更適合用來考量的是皆時的身體機能情況、自己到底是在“生存”還是“生活”。

86歲但依然可以每天健跑10km的,水星熊會想要繼續活下去多多體驗和享受這個世界;
50歲但每天只能躺在床上承受痛苦、等待奇跡、拖累身邊人的話,請放手讓水星熊離開。

一個人結束生命的方式絕非一個人的生命價值總結。只願能做一個把財務自主權、生命自主權握在自己手中的人。

著作網購鏈接(馬來西亞):《打工族股息路》

著作網購鏈接(新加坡):《打工族股息路》SG

大眾書局網購鏈接 :大眾書局網購鏈接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