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March 28, 2017

游手好闲的熊

 

冷眼前辈所写过的众多文章之中,自己偏爱的其中一篇,为<游手好闲的爸爸>,文中诉说了当年他从同学口中第一次听到”股票”的经过,以及认识了靠股息生活的另类方式, 他在研究过程中发现这符合本身在财源方面的梦想,从此就没有回过头.

一位没有工作的爸爸, 却有人定期寄钱给他花的父亲.听起来玄妙的故事,说穿了, 实际上也只是最简单不过的道理.

自己也想做一只在冬眠着的熊,事先存好粮,然后什么都不做,也可以活下去,所以选择了股息路,走了好几年,符合自己的口味,就没有回头的打算.

个人觉得,股息股的抗跌能力一般较强,主要理由之一,在于买入它们的人,都抱着类似的存股意念,倾向于稳定收入的想法,不被短期波动动摇,让同一班持有相同公司股份的投资者,都不会轻易出售手中的股权.

但也因此,让别人看到沉闷无比的收息累积股份过程和炒作股的刺激交易买卖过程形成强烈的对比,而更多的人会在”思想上”想走前者的路;但”行动上”却在走着后者的路,乃知易行难的典型写照.

股息这份收入,固然是让自己游手好闲的最大条件, 但购买股息股背后的理由, 除了股息数额本身和公司盈利不同, 是小股东真正摸得到手的一份长期收入以外, 更多的,是在于股息对我们的投资所代表的背后意义.

愿意从盈利中分派一部份出来给小股东,我们可以看出管理层对小股东的照顾.

有能力赚钱派息(借钱派息的公司例外),让我们看到公司财务的稳健.

在熊市来临的时候也有持续的股息流入,让我们可以每天看到一片红海也依然能够稳住心情,利用别人的恐慌来把握难得的机会.

在等待市场给予我们的选股一个公平的估值期间有股息的抚慰,即使需要等上几年,也能够耐得住寂寞不轻易掉队,迎接丰厚果实的一天.

甚至,检视股息率时如果发现它不断大幅下调,某程度上也可以协助我们分辨股价已被高估的可能,进而对卖出与否有多一个可以参考的标准.

以股息为主却并非只是为了股息的理由,就在于此.

慢慢存股投资或拿捏时机和眼光来快速买卖赚取盈利, 实际上两者都拥有赚到钱的机率,但能否被归纳为”好方法”,最终还是看能够符合自己的性格而定.

就好比一场球赛,前峰,中场,后卫和龙门各司其职,也都有其重要性,并没有所谓最好的位置,一切都看球员的身体条件,球技,能力,个性等而定.

重点是,如果你的投资方式让你持续感到痛苦或空虚,进而长期影响你的日常生活,那你就该认真考虑你当下的投资方法是否合适自己, 甚至要考虑股票这种投资工具, 是否合适你的本性,如果答案是否定的,你又不打算改变自己, 则该远离股市而利之.

因为,说到底,我们真正追求的,并不是股息和金钱本身,而是一种能得到自由,心灵满足和快乐,别人眼中看来”游手好闲”的生活.
 

Friday, March 24, 2017

醒觉

当我们被问起何时开始知道圣诞老人是不存在的,印象应该会很模糊。

然而,当被问起对理财的醒觉是何时开始的,多数人应该都会记得那“当头棒喝”的一刻: 可能是失业的时候,可能是信用卡账单来到的时候,可能是结婚生子的时候,可能是接近退休年龄的时候,也可能突然从某人所说的一句话或所写一篇文字中有所领悟而开始。

当然,也有人至今仍然没有启动在财务方面的醒觉,而是过着得过且过的日子。

之前写过几次,自己对财务的醒觉,是离开大马开始到国外展开打工生涯的时候,在离开前需要先准备好的各方面储备金让自己认清本身的财务实力在当时有多么的薄弱后,才开始认真看待“钱”这回事。

在去年年尾最近一次的回国中+踏入2017年以来,或许是生活环境变得艰难的关系,感觉现实世界的朋友中,也突然有好些人开始有了这一层醒觉,部分甚至会主动询问水星熊关于金钱的事情,而钱的话题是自己不常和身边朋友聊天时会提到的。

就财务的事情,或早或迟,我们都会醒,也必需醒来面对的,因为这是一件即使我们不去想它,它也会主动找上门来的贴身事情,既然知道是迟早都会来的问题,又何必在被逼到尽头时才来想办法应对?

每个人都会在自己的前方设下界限,无路可退时,才会发掘自己那不可思议的潜能。

但请记得,时间就是财务最大的潜能,今天开始也总比明天开始强一些。

如果你还想等的话,只想你问自己,等的理由是什么?



 

Monday, March 20, 2017

让生命静止

不久前得知陪伴朋友和他家人十多年的狗狗去世时,自己的心情也挺沮丧,好在朋友很坚强,痛过后心情也很快恢复了正常。

这件事情配合目前的股市,倒是令自己想起了以前读过的一个关于动物界的理论。本身对具体数据的印象有点模糊,所以只能分享大概的意义。

对于哺乳动物,生命的长短和身体的大小是成正比的。

例如狗狗一般可以活到十多岁,而大象可以活约60岁,差异约为4倍。

但是,在生活的步调上, 大象也同样比狗狗慢上3-4倍,这可以从它们的平均心跳次数看出来。 大象每分钟心跳约30次,狗狗每分钟约100次,不同品种会有所差异。

从中可以看出,表面上看起来虽然大个头的迟缓动物比小个头的敏捷动物有着更长的寿命,但实际上,它们却有着几近同样的心跳总次数----在心脏跳动约8亿次后,大多数动物都会死去。

除了哺乳动物,我们也知道一些生物会通过“冬眠”或“夏眠”的方式,让自己处于假死状态以渡过寒冬或酷夏。

我们常说,生命在于运动,但这些动物却是在静止中保护住自己的体能储备,从而活得更长寿。

在股市,过动儿绝对比静态儿多,尤其在旺市的时候,买入已久的x股终于等到了蝇头小利;马上就按捺不住想卖出锁定盈利,但不到几天又想在高涨的市场再继续攻陷下一支股,实在可惜了之前以低价买入的股份和所投入的时间。

想要“活”得更长,走得更远,我们就必需学习等待,等待大市给于我们选择的公司一个公平或高估的评价才将之让出,而不是稍尝甜头,就马上忘记自己所买的并不是赌注的筹码,而是一家正在做生意的公司股份。

在等待中积蓄力量,犹如动物让自己的生命处于静止或缓慢的状态般,也是一种生存的智慧。



Wednesday, March 15, 2017

安全与安心

安全安心两个字,总是被商家捆绑在他们的商品或服务一起售卖给消费者,尤其是金融相关产品更为明显,例如某基金/投资保单非常安全,保证让你安心云云. 久而久之就容易让世人将这两个词同化, 忘了它们实际上代表着很不一样的意义.

而作为打工族,大多对这两个词的免疫力都偏弱. 反过来说,从这两个词对你的心的触动程度,就能够知道你是否容易成为有钱人.

常理上应该是:

 安全应该是能担保安心;

但安心未必能担保安全.

但人心往往不照常理行事.

以较具体的例子来解说, 之前日本大地震以及随之而来的核能电厂事故发生后, 比起实际上是否安全,许多日本人更希望政府说情况不会对人体造成危害”,一种依赖着他人的话语来寻求安心的心理.

在投资世界,总会在某个时期, 寻求安心比寻求安全的人更多,这就会形成一种高估风险,低估机会的趋势, 一项投资明明很安全,但是因为没有任何有份量的人出面解说来保证安心”,所以就没有人敢出手,这也是熊市时常见的情形,大多人产生恐慌无法安心时,令人无法置信的安全投资机会就到处就是.

过去的几度金融风暴来袭时,股价暴跌使市场心理非常不安,连财务架构健全和优良的企业也会被拖累抛售, 如果在这种时期能够和平常一样投资, 如今谁都能成为有钱人.

相反的,被多数人吹捧和美化到让人安心的投资, 是否就真的安全?也是不必然的事情. 例如在消费世界,不难发现即使一些新产品品质欠佳,但只要标榜和强调着知名的xx人或公司也在使用之类让人安心的语句,顾客普遍也愿意多花一些钱去购买这份安心”,造就了不少未必真的安全的新产品的一时成功.

所以, 下次当你听到安全又安心这种词时,不妨先静下心问自己,到底本身需要的,是安全还是安心?

我们身边充斥着许多像保险,食品,电器等标榜着让你安心的昂贵商品, 在掏出腰包前,先问问自己是否真的需要付出额外的价格来买进这份安心”.

投资亦然, 在你按下买入/卖出的按键前,先确认你的决定是源自于表层的安心, 还是内在的安全.

 

Monday, March 13, 2017

所谓的喜欢,热情和努力


曾读过一位顾问经历过的案例部分:

 一位向他咨询的人说:”其实我有想做的事情,我想靠我喜欢的电影相关工作生活,更直接地说, 自己对电影评论的工作生活非常有兴趣

不太赚钱也没有关系,只要能糊口就行

感觉上不是为了金钱而是为了喜欢的事情找工作,这股热情很不错.

顾问很直接地告知和发问:”能靠电影评论吃饭的人,几千人中才有一个,想脱颖而出, 就必需比别人付出更多,你目前有多常看电影?”

一周两至三部影片

文中也提及,散文家中谷彰宏曾经也憧憬电影世界,他说他一个月看一百部影片,他认为如果想在创作的世界活下去,这是起码的底线.

或许这个举例有点极端, 但能带出的重点是, 我们自以为喜欢的事,其实大多也只是像该位前来咨询的人一样的程度而已,如果真的喜欢,就会无法违逆那股热情,一头栽进那个世界, 如果现在的你不是如此,爽快地承认自己并没有特别喜爱的事物才合理.

我们常听到别人说自己有努力过了,还是得不到理想的成绩,但是,大多人口中的努力,其实剖析后,大概会如下:

口上说努力地减肥想要健美身材,但实际上是到附近的公园跑个十分钟,拍张照片放面书就当努力过了.

口上说喜欢阅读的人,但买了几本书,摆在架上,同样也是拍照说自己有多爱阅读,过后书也没有被翻过几页.

口上说想努力学习投资, 以改善财务状况, 但连自己所投资的项目是什么,公司是做什么生意的一概不懂,年报也不碰一下.

投资圈的热情极端例子之一,要数冷眼前辈,每天把文告,季报和年报读完,数十年如一日,当他还在工作之余,也还是有能力抽时间读过数以百计股票投资相关的书籍,还做了笔记.

如果只是单纯为了财务自主, 我们确实没有必要仿效极端热情的例子,但想要在某个领域有所得,最基本的相应付出,还是必需的.
如果凡事皆以没有时间作为理由,那我们也必需接受一些人的层次不是我们那有限的付出所能达到的, 只看到别人表面的风光,就想省略背后的汗水来幻想自己也能做到, 终究也只会是一场梦.

不要让自己所谓的认真努力,变成只是做给别人看的表演, 然后欺骗自己说已经尝试过, 努力是没有用的.

因为,“看起来努力努力是截然不同的两回事.

 

 

Thursday, March 9, 2017

暧昧之心

有人说,既然觉得熊市未到牛市未顶,何必特别写文提醒投资者当心行事,让水星熊想起了一则故事:

有一位善于攀爬树木而闻名的男子,让他的弟子爬高树去砍树枝训练。

弟子攀登到最高处时,男子一言不发;等到弟子砍完树枝爬回下来,到屋檐那种高度时,才开始说:“要小心,别失足了!”

弟子好奇问道:“已经下到来这个地方,再稍微一跳就可以着地了,为何还要特别提醒?反而在最高的地方时一言不语?”

男子回答道:“正是应该到这个高度才说的。人爬到了最高点,枝危而目眩,自然有所戒备,因此不必多言。而失误却常常发生在易处,因此就必说不可,我年轻时在这种高度受伤的次数反而更高。”

故事至此结束。

在股市,当牛气和熊气明显时,就算自己不多说,大家自己也会正襟危坐,小心翼翼,提高警觉。

警惕性最弱的时候,不是顶部/底部成型之时,而是中途大家不确定局势而选择盲目跟随大众追高或抛售的时候。

大家越钻牛角尖去探查接下来的大局会是大跌还是大升,越注重每天的股价涨落时,就越容易让自己偏离投资的正轨,忽略公司的基本层面才是我们所该关心的事,而非大市所导致的股价起伏。也就是这种时刻,才是提醒把心理效用发挥的好时机。

从恋爱角度来比喻,就是当两个人来到“友达以上,恋人未满”的程度时,正是仔细检讨两人关系的时候,以免搞不清的暧昧关系最终让双方受到不必要的伤害。反而是如果已经确定是恋人或只是朋友的关系,则会自然启动对应的相处方式,不必多言。

现在到底是在谈情还是说股?当然是。。。两者都不是,明显是在聊爬树专家的心理吧。。。


Saturday, March 4, 2017

新手的洗礼

刚整理完二月份的财务记录,也顺便把三月份这几天收到的股息输入电脑。

回看旧资料,再对比组合目前的价值,发现进入2017年以来,虽然才过了两个月多一点,纸上盈利的涨幅已达逾六位数,2016年年尾时曾有过的气势如“熊”之感已经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目前雄壮的牛气。

一般而言,这是值得开兴的事情,然而,纸上盈利来去如风,部分涨幅其实也不过在弥补年尾时的跌幅,固此本身不想为之过于兴奋。反而是踏入三月份以来,银行户口所收到的五千多元实实在在的股息,让自己的精神更为之一振。

五千元的股息会比六位数的纸上盈利,让水星熊感到更高兴,主因就是数额“质量”上的不同。

前者带有持续性的特质,只要公司继续经营得体,不断维持与成长,并愿意和自己分享从做生意中得到的盈利,自己就能从中收取一次又一次的股息成为长期收益的来源,为财务自主路铺下稳固的基石。

后者数额虽高但拥有一次性的特质,如果卖出了股份就必需寻求另一个投资机会的来临,而低价买好股的机会并不是随时都能够遇上或轻易被分辨出来,而且就算遇上也幸运地买到了,我们也无法预测市场何时才会给于它彰显其价值的平等股价,有可能需要等上好几年才可开花结果,所以退休后失去工作收入的我们不能够单单倾赖资本利得来为我们提供日常生活所需的费用。



水星熊进入股市约八年光景,依然觉得自己是新手一名,最主要的原因,就如同《每天来点负能量》一书内的图所示,总觉得自己的投资组合在这些年还能安然无恙的理由,并不是因为自己很懂得投资选股,而是在于大市还未曾给自己一记重重的失败考验。

虽然这段时间不是没有经历过任何动荡,实际上发生过的大事也不少,但通常对股市的影响力顶多只维持几个月就恢复原状,谈不上是熊市的降临。

投资圈流传的一句名言是:上天要你灭亡;必先让你疯狂。个人觉得这句话不无道理。

自己不止一次地提过,要谈得上是一位真正的投资者,就必需至少经历过一次的大熊市才行,因为牛市时人人都可以是股神,所以其战绩不是用来衡量真正投资者心态的合适标准。

对于这从新手变成真正投资者所必经的洗礼考验,要是自己说对它没有丝毫的畏惧之心,那是骗人的。

但你可有感觉到?想像中的恐惧其实才是最可怕的,而它一旦变成现实,反而就变得不恐怖,这是人类心理的玄妙之处。

好在,活在资讯发达的现代的我们,其实算是幸福的一群,至少能够参考前人的经历,为我们的心理做好某程度的准备,去面对可能的种种考验。然而,最终我们能够依赖的,还是只有我们自己,因为金钱的决策权都是自己掌控的。

话虽如此,在纵观了二月时好坏参半的业绩后,在当下的这非常一刻,自己还是不觉得牛气将尽,只想提醒大家,在绿海一片的当儿,赚钱容易的时候,我们更应该打起十二分的精神,严谨遵守投资的基本条规,每一次的交易都应该把股价和公司的价值挂钩,这样,就算熊市真的来临,你所买入的有实力之公司也不会让你有过多的忧虑,只要其价值恢复仅属于时间的问题,晚上你就还能睡得安稳,静心等待寒冬的过去,顺利通过这场每位投资者或早或迟都得面对的难得洗礼。

但愿那么一天来临时,当自己的组合短期内暴跌50~70%或更高时,水星熊还能够秉持和现在同样的一股傻劲理念,以股息为主的投资,为心态成长而见证,免除沦为被同类的熊气驱赶的其中一人。




Thursday, March 2, 2017

主人和雇工

在一个家,一个雇工和他的主人住在一起,每天和主人见面多次,久而久之就变得不再敬畏,干的活也越来越少,终日无所事事。

主人把这种情形看在眼里,但什么也没说,只是碰到雇工时就转过身不理他以表达不满。

雇工知道主人不满意,就苦思办法,想着能怎样既不干活又能讨好主人。

第一个方法,雇工就去找主人的熟人和朋友,求他们劝主人不要生他的气,主人知道后,就找雇工说:“你为何请求别人来为你说情呢?你天天和我在一起,有话可以直接对我说嘛”雇工一时无言以对,悻然离开。

第二个方法,主人家养着鸡,雇工就偷尝了一些鸡蛋起来,然后送给主人想讨他欢心,主人又道:“勿说这些原本就是属于我的东西,就算是你把自己的东西拿来,我也不需要你的礼品”

第三个方法,雇工编了一些歌颂主人的诗歌,来到主人的窗前大声吟唱起来,希望他听后欢喜,于是主人终于忍不住道:“你一会儿托人讨好我,一会儿又给我送礼,这次还别出心裁又读又唱,但是你由始至终都没有尝试了解我不满的根源。我需要的,不是让别人替你说情,也不是你的礼物,更不是要你对你不了解的人大唱大读诗歌,我需要的,只是你的劳动!”

这个故事,我们从第三者的角度看去,大多都能辨别出问题所在,也都能觉得雇工作法的愚昧,对他的行为啼笑皆非。

然而,在现实世界的教堂或庙堂,其实我们无时无刻都能够见到这类人的存在,想通过向牧师或法师“问神”,想通过物品祭拜或建造殿堂等物质奉献向神致敬祈求好运,想念经或唱颂歌来讨好对方,这种种流于表面的作法其实和故事的雇工尝试讨好主人的方式又有何不同。

如果,世界上真的有所谓的上帝或财神,要让他对你微笑,想得到财运的眷顾,不应该是透过我们各种形式的献礼,就能奢望发起白日梦翘起二郎腿等天降横财, 而是透过我们实际的善行,我们实际付出努力去专研投资项目,了解钱财去向越多,运气自然会更倾向我们这一边,为我们打通财务自主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