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September 19, 2018

股息的坏处


股息的好,已经在水星熊的笔下被写过了无数次,不过,我们都知道世上并不存在十全十美的必赚投资法,今天就聊聊注重股息的坏处。

会想到这点,在于自己偶尔会翻翻已读过的书来温习或为自己打气,昨天很随心地翻阅冷眼前辈的《30年》修订版一书时,看到他在第260页提到的一席话:

“股票投资要成功,所买股票必须具备以下五个条件:

1) 有成长

2) 现金流量强劲

3) 股价合理

4) ROE

5) 有股息

但是,具备所有五个准则的股票可遇不可求,大部分的股票只具备其中的部分准则,那么,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投资者应该先去掉哪一个?“

五个准则当中,前辈认为的取舍秩序,首先要去掉的,就是股息(其它准则的先后秩序排位请参考原作)

对股息派的投资者而言,这应该是一记闷棍。

首先,一般而言,有能力创造足够现金以应付高股息所需要的大量现金支出,这类型的企业在财务面也比较健全,对于稳健派的投资者而言,属于安全的选择。然而,高股息企业最令人有疑虑的就是企业每年把赚来的钱大部分让股东们以现金的方式拿走了,这是否也代表者经营团队已经很满足目前的经营状况,没有进一步扩大营运的计划呢?

其次,部分投资者眼中只看到今年配发的高股息,就忽视了其基本面,请搞清楚,今年所取得的股息其实是去年或前几季所赚进的,如果你要长期投资,要看的是未来是否仍能每年持续赚取现金,公司是否仍持续有竞争力,如果只被当下的高股息吸引而买入未来不被看好的公司,难保股息除权日后无法填补股价的调整,反而陪了大价差。

第三,股息的出处,理应源自于最原始的盈利,但部分公司却会透过借钱来派息,尝试向股东暂时掩盖现金不足的情况,捏造公司依然很美好的假象,研究不足者只看到眼前的丰厚股息,难免会被蒙蔽了双眼,等到后来发现公司其实已经变质时或许已经太迟。

第四,比起难以捉摸的股价和市场情绪,股息常被喻为稳定的被动收入,但最终而言,股息的派发与否以及数额多寡仍然取决于管理层的决定,既然决定权在人,也就一样会面对人心改变的风险,或许一个管理团队并没有市场那么多人综合起来的不可预测,但不能忘记这份被动收入的掌控权实际上仍旧在他人手中,不是我们自己。

第五,无论股息派想怎样否认,股息的回酬不如资本利得,始终是一个事实,可能有股息派的人会辩驳道:“短期股价增长或许比较高,长期股息才是赚最多的最终胜利者“,虽然本身也很想支持这种言论,不过,长期而言,其实更能看出当中的差异。相较一年5%的股息,股价的浮动要比它高出几倍是平常事,即使像水星熊这种从踏入股市的首日起,就以股息为目标的投资者,在这些年来,累积的股息收入固然接近300千,但,它还是不及本身在同样的时段所累积的资本利得的一半。虽然无奈,股息仍算是本大利小的一种回酬,要有效率地达到财务自主,就不能单一依赖来自于股息的回酬。

无论如何,虽然在冷眼眼中股息重要性比较低,但这并不代表它不重要。就好像比较注重股息的人,不代表就不注重资本利得一样。只是对每个人而言,重视的程度有差而已。

个人觉得,他那段话想表达的真正意思是,比起为了股息本身的数字而盲目死守,我们更应该着重的,是有能力稳定派发股息背后所带出的含义,亦能从中发掘到资本利得的机会,本身也相信,这才是股息派的真正理念。

即使写了股息法的坏话,自己依然还是会选择它,就好像自己遇过的一些老夫老妻,或者长期的同志伴侣一样,就算彼此口中不时会埋怨对方的一些缺点或坏习惯,不够热情,不够细心,不够体贴,但,两人依然能够相伴到老,水星熊亦能感受到他们斗嘴时的恩爱。

皆因,我们的成熟,由两部分组成,一半是对美好的追求,一半是对残缺的接纳。

眼中有物,满目皆可生香;心中有景,荒凉亦是繁华。


Monday, September 17, 2018

钱少就不该长期投资?


常听到“资本大才应该长期投资”,“资金小就不能看股息要短炒才行”。
也许你并不是腰缠万贯的投资者,而是像水星熊一样,只是位普通的打工仔散户,但请记得,无论资金大小,正确的投资模式还是正确的;错误的心态始终还是错误的。
钱少,并不是做短线投机的理由。就像“莫以善小而不为“一样。
巴菲特致股东的其中一封信写过:“我们投资的结果依靠的是所投资的公司在一段期间的经营表现,而不是特定时间的股票价格,正如我们已经买下了一家公司却只是去关心它短期的经营业绩是一件很傻的事。同样的情况,如果购买公司的部分股票,拥有公司的部分所有权,却只是去关心短期盈余或者是盈余的短暂变动也是不应该的一件事。“
很多投资者以钱少为理由,不停地做短线投机,他们认为,长期投资是拥有雄厚资金才能做的事情,对于小资金而言,只能靠短期的投机来获取投资回报,这种心态,就像很多人想逃避理财时的著名藉口一样:“钱多的人才需要理财;钱少的人根本无财可理“,事实上,却是越没钱的人更需要理财才对;同理,资金小,就更应该珍惜得来不易的本钱,不要投机。
我们都知道,投机的结果,虽然短期内可能产生暴利,但从较长的时间去看,大部分投机者却是输多胜少的。如果按照“钱少的散户 = 一定要投机“,而”投机=输多胜少“的逻辑去思考,就可以得到”钱少的散户=一定输多胜少“的结论。虽然心态不对,但遗憾的这却是符合事实的一种现象,可见抱有和相信”钱少所以只能做短线投机“这种想法的人依然占多数。
事实上,长期投资和资金总量没有直接关系,只要我们愿意,我们的每一块钱,都可以用来进行长期投资。
也是巴菲特致股东的其中一封信提过:“对于一个投资者来说,一时的暴利并不代表他在长期会盈利,经常地微利却可以转化成长期的巨大盈利。什么东西能使微利变成巨大的盈利呢?这就是复利。“
也许有人会质疑,比起股息的微利和长期投资的复利,短期投机的复利不是更大吗?答案是肯定的,前提是你的短期投机的次数要足够少,失败的损失要足够小,但是市场是很难预测的,而短线却恰恰依赖于精确地判断每天的行情,而股票本质上却是靠企业的成长获得可靠的收益,忽略中间的股价变动过程,重视的是长期结果。所以,短线客大部分都是无法赚钱的,而价值投资者却往往领先短线投机者。‘
说穿了,尝试把投机行为推搪给资金不多的人,多数还是他们缺乏投资所需要忍受的枯燥及耐心。
无论资金多寡,都无法否决价值投资的模式。
逐渐地去累积,资产自然显现,中途或许会有很多让你心头一热的冲动时候,但分享一段在健身时听到又喜欢的话:
短期的过度用力极容易造成身体和心理上的挫伤,真正坚持到最后的人靠的不是激情,而是恰到好处的喜欢和投入。不要用力过猛,一直努力就很好。



Wednesday, September 12, 2018

手表定理


手表定理是指一个人有一只表时,可以知道现在是几点钟,而当他同时拥有两只表时却无法确定。两只表并不能告诉一个人更准确的时间,反而会让看表的人失去对时间的信心。你要做的,就是选择其中较信赖的一只,尽力校准它,并以此作为你的标准,听从它的指引行事。

尼采也说过:“如果你是幸运的,你只需有一种道德而不要贪多,这样,你过桥会更容易一些。

投资工具与方法有很多种,为何自己偏偏选择了股票,又再从中独沽一味的选择了股息法?

简略而言,就是因为手表定理所带出的中心思想--贵精不贵多。

投资方法无疑千方百式,各有说法,但返璞归真去想,成就财务自主的,不是暴利,而是复利。而想靠投资过更好的生活,我们需要的是稳健的投资策略,能够让我们在变幻莫测的投资市场里,有个牢靠的投资原则可以依循,逐步累积属于自己的资产,然后透过资产所产生的现金流过生活。

“现金流“和”获利“最大的差别,则在于现金流有持续性,而获利则通常属于一次性,卖掉以后就要重新找下一个投资机会。不是赚价差不好,只是本身不会为了赚价差才投资,而是要以经营者的心态来享受公司的现金流。

不难发现的市场现象,就是价格通常处于不上不下的区间,或者偶尔被热络的炒风炒到高价区,少有时间会落在划算的低价区。正因如此,一旦能在低价区买进,就该视作如获至宝,不轻易卖掉。

在确定值得长期持有的投资目标后,接下来就是耐心等待低成本的投资机会,然后稳定地领取它所产生的现金流和享受其价值成长,这样即不用担心何时才会去到高价可以卖,或担心下次的低价机会何时再来,这是稳健投资策略最棒的地方,也能让自己安心又长久的存活于股市。

太多的标地,准则与声音,技术面叫你买;消息面叫你卖;基本面叫你守,犹如手中戴上了很多只表,到底该买,该卖还是该守,自己也心猿意马。

无论是投资方法,还是人生道路,如果每个人都“选择你所爱,爱你所选择“,无论成败都可以心安理得。然而,困扰很多人的是,他们被”两只表“弄得无所适从,身心憔悴,不知自己该信哪一个。还有人在环境与他人的压力下,违心选择了自己并不喜欢的道路,为此郁郁终生,即使取得了受人瞩目的成就,也体会不到成功的快乐。

我们不必贪心地抓着每分每秒去学习;而是在学习的时候抓着每分每秒。这样,就够了。


Monday, September 10, 2018

叛逆


回国时,才意识到侄女已经从水星熊当年开始出国打工时的两三岁小孩,成了开始上中学的青少女,也大概是处于叛逆期的时候。

回想起我们青春期的时候,叛逆一词相信绝不陌生,多少总会从家长或老师口中听到“叛逆”或“不听话“之类的词语。

就连当时在外人眼中属于乖乖仔高材生族群的水星熊,也曾经在周会上当着全校人面前公然和训导主任对峙,甚至在校长室被校长质问对辩时也依然坚持己见。然而,自己依然认为本身根本不叛逆,只是做了当时自己认为正确的选择而已。

毕竟,自己也不喜欢充斥着“荷尔蒙“的叛逆,那种为了彰显自己年轻而去做一些稀奇古怪的事情吸引别人的注意力,水星熊觉得那不是叛逆,而是傻…..

提到叛逆,就想起CHANEL的创办人-已故Gabrielle Bonheur Chanel,她亦有昵称-可可.香奈儿。

直到现在大家都还在说可可.香奈儿叛逆,因为在她的那个时代,在繁杂浮华的时尚圈里,她却显得中性,优雅,简约,她把多余的一切全部扔掉,留下最简单明朗的设计。

她这种别人眼中的叛逆,或许根本不算叛逆,因为她从来就无意与世界为敌,只不过她对时尚,对美,对女性的了解,具有当时的人,甚至现在的某些人,所无法企及的高度。

她曾说,她不创造时尚,她就是时尚。她的这种自信,相信是来自于她对时尚的把控,对女性穿着心理的了解,也因此让香奈儿这品牌百年屹立。

叛逆的人,可能只是比我们更了解他/她自己而已。

股息之路,在寻求快钱的时代,亦显得格格不入,在当下鼓吹投资手段灵活多变的时代,股息派似乎在“叛经逆道“,仿佛有意拖慢大家资产增值的步伐,甚至给予别人固步自封,自寻死路的印象。

不过,如果你真的了解自己在做的事情,你了解自己的个性,了解自己的投资项目,犹如可可.香奈儿对时尚的了解,那么,当你明明觉得自己不叛逆,明明无意去对抗投资世界,却被周围人投来怀疑,不理解的眼光,甚至竖中指的时候,也还有她作为你成功的榜样。

有时,别人说你变了,只不过是因为你没有按照他的想法去活而已。

有时,所谓的“叛逆”,只不过是因为那些人,看不到你已经看到的风景而已。


Friday, September 7, 2018

牛顿的投资


在《华尔街之狼从良记》一书中,作者曾提过巴菲特最想见的人物是牛顿。

牛顿是伟大的科学家,发现了万有引力,天体运行的原理。最著名的是他坐在苹果树下打磕睡时被苹果掉下来打到他的头而有了启发。

那是科学界的牛顿,但学过经济史的人应该会知道牛顿曾经投资过股票。

那是18世纪初期,牛顿买了一家叫南海公司的股票,不过只涨了一点就卖了,可卖了以后股票继续涨不停,这时候牛顿觉得怎么这么早就卖掉了呢,于是就又买进,当然价格比之前的更高。但是这些都是炒作出来的泡沫,股价在短短的半年内就上涨了七,八倍。英国国会看到大家都在炒作股票,追捧股价,于是就通过了<泡沫法案>来管理当时许多的投机公司。此法案一出炉,股票价格就像溜滑梯般,越来越低,很多追高购买者都赔了很多钱,根据统计,牛顿赔了两万多英镑,在那时候,这可是很高的一笔钱,”经济泡沫这名词也是从这里起源。

牛顿这么聪明,怎么也会跟大家一样?

因为,没有人能够真正准确无误地预测经济变化,所以后来牛顿说了一句有名的话:”我可以计算出天体运行的轨迹,却算不出人性的疯狂

理财投资,最担心的就是自己的贪婪以及不理性.就像巴菲特说的股市没有真理,反映的是投资心理

想起了,回国时曾和朋友聊起他们对孩子的教育方式,现代家长似乎还是比较倾向“保护政策“。本身则是觉得,虽然要经常灌输孩子正面美好的观念,但是也要适度告知人性的贪婪,疯狂和不理性。尤其是在理财的世界,风险固然是大环境的经济荣枯所导致,但是人性往往才是幕后的事发根因。教懂小孩理解人性的不完美,告诉他们在理财世界的变化经常是突而其来,就是帮助他们建立完美人生.


Thursday, September 6, 2018

定位


结束了休假回到工作岗位上,为了赶上前几个星期的工作进度,这两天非常的忙碌,现在终于可以留点时间给自己在这里抒发一下心情。

这次回国,感觉到身边关心理财投资的朋友变多了,虽然未必都是通过股票的方式去增长自己的资产,毕竟大家的专长和喜好都不一,但想要达到财务自由的心,大体上都是一致的,

其实很高兴见到朋友们逐渐正视自己的财务状况,从几年前的无人问津,到现在的主动邀约提问。

就和身体检查一样,财务健康的检验,也是能直接面对并知道问题所在是最好的,不怕慢只怕站,迟到总比没到好。

聊起财务自主时,自然会提到收入性质的转化,基本上,只要能够把自己从工作的主动收入,转化成被动收入,而这份收入在能涵盖自己所需要的日常基本消费的前提下,即能被喻为财务自主。至于数额,则不固定,因为大家所追求的生活素质都不尽相同,固此无法一概而论。

而聊到股息投资法时,常常会听到的一些非议与质疑,不外是觉得这方法太慢和需要庞大的资金,马股公司从历史来看通常做不长所以偏向长期投资的股息法不适合大马股市状况,投资要灵活变通快速买卖尽早提升自己的资金才行,死守收息随时会赚股息而亏资本等等。

简单而言,大家还是太过于在乎将自己归类于那一类型的投资者,以及太在乎表面数额的得失,而忽略了股息收入与资本增长背后所代表的含义,也过于注重其实没什么必要的身份定位。

单单纠结于股息与资本那者更重要,其实是没有太大意义的,无论你偏重于那一项,最后总离不开公司的基本面,公司能否持续通过核心生意为小股东赚取盈利,才是一切的根本。

年年亏钱的公司,即使派出股息,股价上涨,本身也不会将之称为好公司,好投资,散户能够从中赚钱也只是短暂的幸运;而年年赚钱的公司,即使股息平平无奇,股价闻风不动甚至还不时倒退,本身也不会将之称为坏公司,坏投资,亏钱也是一时的状况,总有发亮的一天。

有时候,听多了这种应该懂得变通的理论,虽然本质上真的没有错,但觉得更多的人是在以此找理由为自己在股市的频繁交易披上合理的外套,实际上心中真的是想着要“灵活变通”还是按捺不住寂寞与刺激,想每天都赌它一把,就只有当事人最清楚。

而注重股息,崇向长期投资者,也不代表一辈子不卖,长期投资本身是一种心态,不是一种行为,这词要告知大家的不是死守不放,而是要从做生意的长远角度去看待自己的投资,如果价格已经过度反映了公司当下甚至未来几年的价值,或者公司已经变质,那卖出套利/止损也是应该的,反之,在基本面不变的情况下股价却下跌,或者盈利成长始终在股价成长之上,那放心坚守,不动如山甚至追逐加码也是情理之中。

一切,都该以公司基本面为主,而非单纯的一味比较,到底长久等待股息还是经常买卖取得资本利得比较好。

本身注重股息,因为一家长期稳定派息的公司,可以说明公司拥有一定的特征,选这类公司可以减低一定的风险,另外,被低估的公司虽然不是没有,但也需要时间发掘与等待,但以你自己的能力,是否能够在卖出一家优质公司后,为自己的资金找到另一条出路?

坚持不代表盲目,选择沉默也不代表放弃立场。比起注重资本利得的投资者常常可以有不同的战绩可以展现并大夸其词,股息投资更像是静态的一群默默耕耘者,而水星熊坚信,比起那些用大嗓门企图压制世界的人,让全世界都安静下来听你小声说话的人更可畏。

存好股收股息,怎么说都是一种美德,美德可能会受到攻击,但不会受到伤害。它可能受到恶势力的恫吓,但不会成为其俘虏。只要我们能够摆正心态,不受他人影响,也无需被自身的投资定位束缚,投资路上也能走得舒心一些。

或许,世界就是一座赌场,他们把不同个性的我们推进门,然后给我们一种叫做时间的筹码。

岁月冗长,各自安好,十年的筹码,未必都能赢得对等的意义; 定位,也应由结果而生,而非影响结局。


Saturday, September 1, 2018

35岁的投资成绩单

老读者应该都知道,水星熊的财务目标是根据自己的岁数来编订,所以本身投资记录的财政年也是坐落在每年的八月尾而不是多数人的十二月,这样可以让自己了解到每长大一岁的时候,本身距离目标还有多远的路程。

来到今天,离40岁的财务自主目标只剩4年的时间,即使在过去大局动荡的一年,自己依然没有在基本的投资策略上有任何本质上的更动,奉行一贯的股息被动收入建立法。

前几天写过了上一年的股息收入记录,随着八月完结,今天就写写在这段时间的综合回酬。

组合在2017年9月到2018年8月的表现如图示:



基于个股股数是隐私无法公开,所以此表只是反映如果每家公司买入同样股数所会带来的平均回酬,而不是自己实际的全年回酬。

在过去“坎坷”的一年,组合能达到自己要求的最低12%年度回酬已经很满意,而且如果只算前7家主力公司的平均回酬,则有更高的18.5%,虽然当中骇客和老虎银行的个别回酬比定存还低,但是作为分散投资的一环,它们的表现还是可以接受的。

过去一年组合增加的新成员只有乐天和老虎银行两家,卖剩1lot的则有美女,Perstim和黑鲨。

而15家公司里面,负回酬的有4家,亏钱率大概27%,虽然比去年的11%逊色不少,但还算是合格的数字,尤其是在过去一年这种不稳定的大环境以及自己不动如山的懒懒投资方法下,还能够做到胜多于败,并带来双位数的成长,已经很满足。

虽然恒大依然是组合里表现最差的“拖油瓶”,也是唯一双位数负回酬的公司,但占据了组合不到1%的份额,涨跌基本都起不来什么影响,保留那一丁点的股份作观察。

倒是几乎有一半的公司都有双位数的正回酬,注重股息的投资法,是否就没可能带来可观的资本利得?相信自己走着的路可以做一点小小的证明。

2018年大致如此,投资方面稳扎稳打,倒是感情方面经历了相当的起伏,最终整体上觉得还是缴了白卷,地理距离始终还是自己的一个致命弱点,给不到彼此应用的陪伴。然而,这也更加促使自己要尽早达到财务自主,回到大马来好好建立和培育自己的一段爱情,希望不会太迟。

常听到年纪变大记性也会变差,如美国前总统林肯说过的:“没有一个人的记性,好到可以做个成功的说谎者。”

本身也相信,一个人的理念与人生,如果当中混杂了过多的谎言,最终还是会有难以自圆其说的一天,因为要永远记得自己许多的谎言,比记得只有一个的真实,要难上好几倍,所以要做一位永远成功的说谎者是很难的,尤其是投资理财的博客,写的和做的事情是否相符大家都有目共睹,孰是孰非,即使不明说,大家也都懂 。

固此,写作的这些年,都如实写出状况,胜败亦无悔。毕竟,对别人撒谎,其实就是对自己撒谎。

老老实实的投资,其实真的真的很闷,但平静踏实的一颗心,其实才是我们在投资路最需要的一项能力,称之为“秘诀”,亦不过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