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a從上大學開始就不停的做各種兼職,除了主修課以外一律不上,也很少去圖書館學習,拼命賺外快的她每個月的打工費,大概也有千五塊左右。
Ada是個愛美的姑娘,幾乎將全部的錢都用來買名牌衣服和化妝品,和閨蜜聊起相關的話題時,激動地説:“我家裡雖然窮,可是我現在跟同宿舍的那位富裕女孩沒太大分別,我現在吃穿用的,幾乎和她一樣。”
第二年的大學即將完結時,Ada臉色陰沉的向閨蜜說起宿舍那個富裕女孩:“你知道那個xxx嗎?她被選上去做洽談會的陪同翻譯了,時薪xx。”
這個時薪,和她每週需要帶的四節課,每次都要在公交車上折騰2-3個小時,所帶的一節課價格還要高。
大學第三年時,閨蜜找到了一家國際公司去實習,聽到另一個項目組還要再招一個實習生的消息時,馬上通知了Ada,說明工作內容和薪資。
Ada立刻回覆了閨蜜:“這個工資太低了,算起來還不如我發傳單的收入,還是算了吧。”
臨近畢業時,Ada一邊哭一邊問閨蜜:“我從一開始就拼命工作,比那幫富裕小姐認真,可這又有什麼用呢?我拼了四年,到頭來還是比別人差一大截。”
Ada從大學第一年開始就能每月掙到千五塊,可是到了大學第四年,當別人每個月能掙到兩三千的時候,她還是千五塊。
那些一個又一個的千五塊被她穿在身上,涂在臉上,挽在胳膊上,卻從來沒有真正的投資過自己。
Ada什麼證書都沒有,沒有漂亮的成績單,沒有去任何一家企業實習過的經驗,像是一個昂貴的空盒子,在畢業季的狂風襲來之前,早早就被吹得沒了蹤影。
一些追求物質的年輕人,他們其實不是僅僅想要好一點的東西而已,而是像Ada不斷和宿舍的富裕小姐比較的心理一樣,想去證明“即使我的起點低,但我現在也跟你差不多。”
當一個人還不能夠用能力來證明自己時,就很容易選擇用行頭和裝扮來強求地位上的平等。以為跟那些家境良好的同學用著同樣的東西,就可以跨越家庭背景的差異,做個“看上去跟你一樣”的人。
人和人之間的差異,并不是單純的因為家境或勤奮與否造成的,最重要的是,你會如何看待“投資自己”這一觀念。
我們都想要好一點的東西,更高檔的服飾和化妝品,更新款的手機和電腦,不僅僅出於虛榮,還有因為這些擁有會讓我們在一瞬間感覺到:我們終於步入了自己期冀已久的階層。
但諷刺之處也就在於,進入一個階層的門檻,往往不在於你擁有著什麼,而是在於你能創造什麼。
有一種消費叫:放縱今天慾望,透支明天人生。
你會武裝好自己的面子,還是盡力充填自己的里子?而你的每一次選擇,都會在時光的推移中塑造你。
你值得一切的好東西,但或許現在還不是時候。
從出生到大學,你都已經奮鬥了二十年,何必急著跟有錢人一起穿戴名牌?你可是將來會跟他們坐同一艘郵輪談生意的人啊。
走好自己的路,不要停,也別著急。
如果命運是世界上最爛的編劇,你就要爭取做你自己人生最好的演員。
切記,最穩定的不是你的工作,不是你的薪水,而是你的能力。
很遗憾的是,这些都是大学课程不会教导的一道课。也因为这样,个人在理财方面都有各自的修行和方式,大家各行各路,越走越远。
ReplyDelete理财和投资大概算是最为个人化的贴近人性行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