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May 15, 2020

終結星聲之Only Time~倒數15/26

看了一部曾獲得奧斯卡最佳影片提名的電影《Room》。故事說的是一個名叫Joy的女孩被變態者誘騙,她被囚禁在一間帶密碼锁的小房子里達七年之久。在此期間,她遭到強奸,生下了兒子Jack。Jack長到五歲都沒見過外面的世界,不知道落在天窗上的枯葉是什麼東西,也分不清電視里真人和動畫之間的區別。

Joy無時無刻想著要掙脫牢籠,但她卻給兒子編織了一個又一個美麗的童話,使其快樂地成長。

某次事故使Joy下定決心自救。她想讓Jack裝病,裝死,試圖騙過來探視他們的變態者。然而,Jack非常恐懼,不願合作,於是Joy親手粉碎了由她締造的童話故事,告訴兒子牆外的世界很精彩,以此引導他對自由的嚮往。可惜結果不盡人意,Jack反而陷入巨大的恐慌,不相信墻外的世界是真實的,還怒吼說Joy是騙子。

當Joy説:“你已經五歲了,應該幇我一起改變現狀。”

兒子Jack的回應是:“我想回到四歲。”

看到這幕,水星熊思考起“恐懼自由”的心理。

从Jack小小心靈的最直接反應來看,就知道人對未知的世界懷有本能的恐懼,對看不見,摸不著的東西持有本能的懷疑。

我們在“未必得到”和“已經擁有”之間,往往更珍視後者。因此不難理解為何人很多時候會害怕自由,不敢挑戰工作以外的嘗試,建立一份工作以外的收入。

水星熊剛上班時,有位三十多歲的同事感慨:“年齡越大,越是不敢不上班,倒不是因為有多缺錢,而是離開了這朝九晚五的模式後,都不知道還能幹什麼。”

當時自己還有點刻薄地在心中笑她有這種想法,是活得有多逼仄。可輪到自己三十多歲,越接近財務自主的終點時,自己似乎也成了哪個找不到方向的人。

就像現在的行動管制令期間,一兩個月的空閒,問一個人要做什麼,這樣一個簡單問題卻會讓部分人徹底蒙掉。恨不得有一張可供選擇的清單擺在面前,哪怕只剩下一個可選項,也比自己漫無目的的地瞎琢磨要好。

我們將自己的生活託付給別人太久,久到都忘記了自己曾有過的選擇。

我們好像都是這樣的:

找份工作,就希望自己能遇到一個好老闆。

娶個人或嫁個人,就希望對方能滿足自己對幸福的所有要求。

就連看篇文章,也希望作者能給出一個問題的一千一百种解法。

看上去好像很努力地在面對,但也不過是忙著將自己的人生切割成很多小塊,分別託付給不同的人,希望那些人能事無巨細地告訴我們該怎麼做才能得到最好的結果。

如果我們遇到的人很糟糕,我們的生活便會隨之損毀。

而多數人信錯人後,也从不願意承認那也是自己的選擇,因為一旦承認了,就意味著你失去抱怨的資格。

或許,就像弗洛姆說的:自由衹是遠觀才好看,等你擁有了祂,祂就成了枷鎖。

自由的真諦是免於恐懼,但不少實現了財務自主的人依舊活在對未來的憂慮之中。

可人生本來不就是一場帶著鐐銬的舞蹈嗎?再沉重,也是自己選擇的舞步。

或許無法更幸福,更輕鬆,但至少能落子無悔。

別老說沒自由,沒得選擇,從來都沒有什麼“不得不”,頂多是兩害相權取其輕。

雖然自己目前還是對未來的自由有點迷茫,但個人依然相信,能至少在財務方面靠股息達到自由等級,未來的選項也會變多。



祇有時間能為我們所選擇的自由揭盅,所以本周想分享的歌曲是Only Time。每次聼Enya的歌,都會想起中文歌壇的王菲,總覺得兩個人的曲風都有別於一般歌手,有水星熊喜愛的個人風格。



對自己的人生負責,你才有資格選擇。

能按照自己的心意自由延展的生活,才最值得一過。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