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May 6, 2020

儀式感



轉眼母親節又即將來臨。記得某年的母親節,水星熊像往年一樣給老媽轉發了紅包,她歡喜地接受。隔天她不懂是聽到還是从照片看到親戚的孩子送出了蛋糕和鮮花,電話那頭的她有點小感嘆地説:這好像比較有過節的模樣。”

雖然沒明說,可是作為貼心小熊,水星熊不難聽懂她的羡慕。雖然個人覺得,她真正在乎的不是鮮花和蛋糕,祇不過是羡慕那些東西所代表的儀式感。

於是到了次年的母親節,就早早托朋友幫忙給她送去蛋糕和花,收到禮物的媽媽十分驚喜,可是隔天又對水星熊説:“你以後還是別買禮物了,直接送紅包吧,還是紅包來得實用。”

預料之中的反應。

水星熊的家很少買花,印象中連个漂亮的大花瓶也沒有,一家人也沒有特別偏愛蛋糕,不是正餐後勉強吃下去,就是送人。兩樣禮物基本上在拍完照之後就結束了它們的使命。

媽媽感慨:“像我這樣的實用主義者,最合適的禮物就是現金了,我喜歡什麼就去買什麼,想什麼時候買就什麼時候買,硬趕在母親節買,其實也沒什麼意思,還給商家多賺了。”

水星熊聽後打趣地說她:“不追求儀式感了嗎?不羡慕別人這才是過節了?”

她很難得地文藝回水星熊道:“你衹要年年母親節的時候都回來陪我或給我一個電話,就是我的儀式感。”

水星熊聽了眼睛有點紅。

一對夫妻,畢業沒多久就結了婚,那時兩人一窮二白,家境又都不好,別說婚禮,連戒指都沒有,兩個人在簽完婚約后,在租來的小屋里,大門貼个“囍”字,跟要好的親友吃頓飯,就完成了他們的儀式。

听女人敘述,席間男人對她説:“跟我在一起真是委屈你了,等我掙到錢後,給你辦個風風光光的婚禮。”

男人肯幹又聰明,沒日沒夜地幹了幾年,升上經理的那天,他回到家就把她拉出去商場挑戒指:“你喜歡哪一款隨便挑,挑好我們去補辦婚禮。”

兩人在商場轉了一圈,什麼都沒買,她笑著説不用,他們又牽著手回家。

有朋友說她傻,婚禮儀式還是很重要的,不該拒絕。她搖頭説:“婚禮和鉆戒是好,可我真的沒興趣,你知道對我來講儀式感是什麼嗎?”

“是他在外頭公幹奔波一兩個星期,回來之後依然會下廚做菜;是我們吵架之後,無論多生氣他都會主動抱我。”

“是他穿西裝下班時,還願意幇我去超市買把菜;是他粗心大意了二十幾年,卻記得每天早上幇我倒好那杯白開水。”

“這些看似不起眼的瞬間和日常,就是我對我倆婚姻的儀式感,我覺得不需要寄託於任何物品和形式來提醒我們是夫婦。畢竟我們都不是追求形式的人,何必把錢和時間浪費在那之上。”

記得水星熊也有過迷戀儀式感的日子,生日的時候總要給自己買點什麼,第一次出糧,升職,加薪或得到花紅的時候總覺得要去旅行才對得起自己。

可是十多二十年過去了,最終記住的是什麼呢?

並不是那些專門買來的禮物或紀念品,也不是hard disk里的大量照片。

而是熬過的每一個夜,挨過的每一頓罵,陪伴親友一起的時光,或是結識了很聊得來的朋友,聊到high時宛若少年的瞬間。

這些不必刻意創造或提醒就貫穿自己整個生命里的事情,它們是比“第一次”或“每一年”更加值得紀念的東西。它們也無需被任何東西美化,因為那些瑣碎事本身,就是水星熊的儀式感。

對媽媽的愛,對伴侶的情,對自己的好,或許,大家都有一種儀式感的要求。

但個人認為,不刻意追求,不汲於製造,不因之狂喜,也不因沒有它而抱怨日常的無聊,才是擁有儀式感的最佳狀態。

儀式感,它不分高下,亦不論好壞,每個人對它的定義都不盡相同。

但水星熊確定,最好的儀式感,一定都不止於表面的儀式。


2 comments:

  1. 不过有些人还是注重仪式感的。因为她对你的期望。好文章。谢谢提醒。

    ReplyDelete
  2. 不过有些人还是注重仪式感的。因为她对你的期望。好文章。谢谢提醒。

    ReplyDelete